上半年,宏觀經濟呈現供需兩端同步放緩態勢。受此影響,諸多企業業績承壓,無不虧損或利潤驟降,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昆侖海岸上半年營收達6000多萬,同比增長高達20%左右。
作為一家國內領先的傳感器與數據采集產品供應商,昆侖海岸在面對國內外經濟增長乏力以及激烈的行業競爭的大背景下,是如何取得如此大的業績增幅的?帶著這樣的問題,本期《智慧工廠》采訪了北京昆侖海岸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伯林先生,聽他講述昆侖海岸的成功與發展之道。
宏觀經濟趨緩 業績卻大增
上半年,宏觀經濟呈現供需兩端同步放緩態勢。從供給端看,工業、服務業和農業三大產業均有放緩。從需求端來看,汽車消費、制造業和民間投資以及出口,這幾大需求增長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同期,儀器儀表行業表現如何呢?對此,劉伯林表示,去年整個儀器儀表行業市場表現被看好,而今年上半年卻乏善可陳。
據劉伯林介紹,今年一季度,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市場表現尚可,而二季度市場表現卻并不容樂觀,因傳統產業增長趨緩,儀器儀表行業市場表現下滑明顯。今年4-6月,市場表現雖然持續低迷,但昆侖海岸的業績狀況表現依舊突出,上半年營收高達6000余萬,同比增長20%左右,而對業績增長貢獻最大的主要來自物聯網應用的積極開拓。
實際上,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帶動了以往無需傳感器的應用場景也開始更多的使用傳感器,如NB-IoT、 LoRa以及包括即將大規模商用的5G通信技術,這些都催生了新的應用需求,而昆侖海岸的業績正受惠于此。據悉,目前昆侖海岸的傳感器產品已在全國200多家萬達廣場的消防系統中的水壓檢測中得到部署,應用NB-IoT技術取代傳統的壓力表,而這正是新技術催生新的行業市場需求的最好例證。
此外,劉伯林還表示,農業可能受到政府示范項目或者其他政策的影響,今年整個儀器儀表在該行業中的應用市場表現欠佳。受此影響,昆侖海岸傳感器產品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需求下滑較為明顯,但公共場所的物聯網和城市綜合智能管廊的應用需求則發展迅速。另外,隨著下半年外部資本、行業資源的進入和技術的注入,昆侖海岸的業績又將迎來新一波增長期。
防爆產品3C認證 進一步規范行業發展
五年前,昆侖海岸主要還是圍繞石油、化工等通用行業開展傳感器業務,而隨著近幾年更多企業的涌入,使得行業競爭愈發加劇,加之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鼓勵與扶持,不同行業對傳感器的需求也隨之大增。因此,昆侖海岸積極拓展各細分領域市場。用劉伯林的話說就是:“以往同場景之下的傳感器是‘千人一面’,而如今不同場景應用下的傳感器是‘千人千面’。”
實際上,昆侖海岸的傳感器產品是按照不同細分行業應用需求劃分的,這些產品也各具特點,如工業用的傳感器需要滿足防爆、防護、電磁兼容等,如樓宇、消防使用的半民用傳感器則需要滿足低成本、輕量化、小型化等特點。
作為企業不僅要緊盯市場動向和開發最新前沿技術,還要實時關注行業最新政策走向。對此,劉伯林表示:“最新發布的政策規定,24V和5V傳感器產品均被納入3C防爆認證。”劉伯林所指的行業政策就是,今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公告。公告稱,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和簡化審批程序的決定》(國發〔2018〕33號)要求,決定對防爆電氣等產品由生產許可轉為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管理。可以說,政策的出臺既是對企業的更高要求,又利于去粗取精,進一步規范行業發展。
深挖環保行業農污處理可作為
從2008年開始,國家提出并實施“以獎促治”政策,2011-2012年,中央財政投入專項資金95億元用于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在政府資金的推動之下,建制鎮集中污水處理廠快速發展。2018年2月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鄉村成為了環保領域的新藍海。
以往農村污水可隨意排放,而隨著環保政策的出臺和監管力度的加強,未經處理的污水是不允許直接外排的,這就意味著中國每個自然村至少有一套(臺)污水處理設備,而這對于傳感器廠商而言,其中就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每個自然村污水處理設備的點就是典型的物聯網應用節點,因為第一設備很分散,第二一旦設備維護不好,監管不到位,污水可能就直排外排。因此,傳感器廠商能與污水處理設備廠商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可為其提供生產設備的可運維維護服務。”劉伯林如此說道。
目前,中國鄉村農污處理既要滿足低成本,又要無需布線,且更熱衷于應用NB-IoT技術或者5G技術。與以往的生產設備運維維護管理相類似,污水處理設備維護人員只需按照昆侖海岸規劃好的計算路徑,帶上預備的配件去做定點更換即可,這樣可大幅降低設備的維護成本,尤其是對于深處中國西北、西南等地人煙稀少的自然村,這樣的運維服務方式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
農村污水治理的步伐正在加快。《智慧工廠》梳理發現,頂層設計之下,重慶、北京、浙江、遼寧等省份近期陸續發布推進村鎮污水治理的政策。據悉,由昆侖海岸參與的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所涉及的有合作意向的自然村多達數千個。昆侖海岸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在細分行業持續往下做,同時積極探索新技術應用。
目前,昆侖海岸為客戶提供的生產設備可運維維護服務,涉及從數據采集、設備監控、到云數據,再到移動端的可視化管理等。
關注離散制造 數據服務可期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日益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對未來工業發展產生著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影響。在劉伯林看來,工業互聯網服務范圍可分為兩大塊,其一是以西門子、GE、艾默生等為代表的企業正傾力打造的“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其二則是昆侖海岸更關注的離散制造,針對一些規模較小、業務分散的企業,為其提供生產設備的可運維維護服務,而昆侖海岸的很多產品也都是圍繞著這些在做。
以往生產設備都是在損壞之后再去修理,而現在昆侖海岸傳感器產品可用作預防、監測設備工作狀態,以便于防止生產設備因故障停機而造成意外損失,其類似于正構建一個PLM模式。而傳感器只是其中的一個節點,通過傳感器對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傳輸、集成,通過這種模式可延伸一些后市場服務。對此,劉伯林表示,昆侖海岸電商平臺除大量的自有產品外,也有少量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產品,而該平臺作為自有供應鏈管理平臺,其與上下游合作企業的供應產品數據是相通。
對于該平臺,劉伯林還補充道,其實設備管理有兩塊,以前DCS系統主要跟工藝相關,但是其往往忽略了對設備的管理。以半導體設備管理為例,因半導體設備零配件眾多,有的需要三個月一換,而有的需要半年更換;有的設備工作8小時,而有的設備則工作24小時,如何定期給它們維護更換。就需要對半導體設備零部件的工作時長和重點監測點的傳感數據進行監測,來進行可預防維護。據了解,客戶對昆侖海岸參與的相關項目反饋相當不錯。
可以說,對于昆侖海岸而言,這種服務形式是相對于以往服務的一種延伸,實質上就是在為客戶提供數據服務。為此,昆侖海岸還建立了數據平臺,而此平臺不是做應用服務,而是做數據服務。
5G驅動市場新機 自主實力待突破
隨著5G的逐漸普及商用,5G的高網速、低延時、高可靠性的優勢給物聯網掃清了網絡上的障礙。對此,劉伯林表示,5G的高可靠、低時延兩特性未來可有助于取代現場有線的儀表,比如RS-485協議的傳輸效率、數率可能以后還不如5G。與此同時,有線儀表布置成本、維護成本均都高于無線,而昆侖海岸未來要做的就是要用5G傳感器產品取代傳統的有線儀表,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當然,一些特殊應用場景還需依賴光纖進行傳輸。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今年6月初,中國工信部正式發放首批5G商用牌照,使得全球5G商用時代進程大大提前。劉伯林認為,5G對于儀器儀表行業的影響是顛覆性的,任何一家廠商僅憑一己之力囊括所有不現實,亦不可能因不參與其中就能獨善其身。此外,他也強調,當前國產自主傳感器廠商對5G技術的應用已大幅領先國際同行,而昆侖海岸便是其代表之一。同時他堅信,未來在國產自主傳感器廠商中,一定會誕生中國自己的世界級傳感器巨頭。而此情形,與中國當前的汽車產業現狀相類似,國產自主品牌雖然在傳統燃油汽車上的實力薄弱,但借助于汽車電動化這一歷史機遇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物聯天下,傳感先行”已成為物聯網行業的共識。但目前國產自主傳感器在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應用等高端方面與國際水平差距巨大,傳感器芯片市場國有化率低,中高檔傳感器產品幾乎完全從國外進口,絕大部分芯片依賴國外,國內缺乏對新原理、新器件和新材料傳感器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
對此,劉伯林表示,以往國內儀表廠商需要大量進口很多產品零部件,甚至是整機,而隨著國內企業技術實力的提升,很多企業現在只進口芯片,諸如sensor等核心零部件,然后自己再做整機。可以說,我國傳感器產業對外依賴程度已經有所降低。但同時劉伯林也坦言,當前一些中國企業在部分傳感器應用材料方面已取得一些進展,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攻克。
總結:
傳感器作為物聯網技術最重要的數據采集入口,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短期來看,依靠過硬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能力,以及對細分市場的深入洞察力,昆侖海岸的業績會持續的平穩增長。長期來看,隨著外部資本、行業資源等新動能的注入,未來昆侖海岸的業績又將迎來新的爆發式增長。